《貓的痴情辭典》斐德列克・威圖

 《貓的痴情辭典》

一邊是依照字母順序,冷靜而嚴謹的辭典,一邊是情感洋溢的訴說,自我而主觀。

「痴情,是的,我要再說一次!這個字很要緊!因為痴情,所以偏心,所以不全,甚至不公平,難免太過頭,就是這樣。」

諸位,都已經是痴漢了,難道不想要編一本屬於自己的痴貓辭典嗎?為了參考一下典範,我們先來介紹這本書的索引,一本辭典最重要就在這裡:

A────
 Abyssin 阿比西尼亞貓
 Alice au pays des merveilles 愛麗絲夢遊仙境
 Allure 步態
 Amitié 友誼
 Annonciation 《天使報喜》
 Aymé 埃梅
 Azincourt 阿金庫爾
B────
 Baby-sitter 保姆
 Baudelaire 波特萊爾
 Bébert 貝波
 Belzébuth 別西卜
 Bernaërts 貝爾奈
C────
 Cabaret du Chat noir 黑貓夜總會
 Champfleury 香富樂希
 Chartreux 沙特爾貓
 Chat 貓
 Chat botté (Le) 穿靴子的貓
 《Chat vit rôt》〈貓看到烤肉〉
 Chutes 墜落
 Cimetiéres 墓園
D────
 Dans un coin du tableau 圖畫的一角
 Déluge 大洪水
 Dit du Genji 《源氏物語》
 《Duo des chats》〈貓之二重唱〉
E────
 eau 水
 échelle de points 評分標準
 écrivain (les chats et l’) 作家(與貓)
 égypte 埃及
 ermitage (musée de l’) 隱士盧博物館
 étymologie 字源學
F────
 Fabre 法布爾
 Félix le Chat 菲力貓
 Feng shui 風水
 Fini 費妮
 Forlani 弗朗尼
 《Fugue pour chat》〈小貓賦格〉
G────
 Gouttières 雨溝貓
 Griffes 爪子
 Grimaud 格里莫
 Grosminet 傻大貓
 Guerres 戰爭


《貓的痴情辭典》有兩款封面,橘色的和綠色,內文是相同的,大家自行決定要哪一種 🐾🐾🐾
 
作 者|斐德列克・威圖 Frédéric Vitoux
譯 者|陳郁雯
設 計|木木 Lin
繪 者|Rabbit22
出 版|南方家園出版社
 
這本辭典在編排上很簡潔,字雖然多,但讀起來很清晰,昨天開始慢慢地讀貓的各個八卦,每一則都很有趣。以下節錄《貓的痴情辭典》其中一個索引:
 
K
 
Kipling/吉布林
 
吉布林對貓談得少之又少,他筆下的動物角色倒是相當可觀。他那兩本《叢林之書》中,一下是猴子、一下是豹,還有老虎、狼等等……簡直目不暇給。吉布林的創作裡頭到處有狗,還有大象、馬、單峰駱駝、北大西洋的魚……這些動物全是他住在亞洲、非洲、美洲和海上親眼見過的。
 
但是,貓呢?
 
要不是吉布林寫了以下這篇很短的童話,他大概不會出現在這本辭典裡。這篇出色的童話名為〈獨來獨往的貓〉(Le Chat qui s’en va tout seul ),一九○二年刊載於他的作品集《就是這樣的故事》(Just So Stories: for Little Children)。
 
吉布林只花了幾頁篇幅,便述說了一個好聽、詩意、生動又精彩的故事,讓我們都想變回孩子,要大人在睡前念給我們。但更重要的是,這篇故事展現出吉布林高度敏銳的洞察力,他瞭解貓的種種特性,包括牠們的獨特、獨立以及喜愛安逸的傾向……
 
讓我們來讀一讀吧!
 
最早最早以前,世界是野蠻的,百獸是野蠻的,男人也是野蠻的。接著,女人出現了。男人「在此之前從未學習文明,直到他遇見女人那一天。女人告訴男人她不喜歡他野蠻的態度。」她在一個算得上乾淨的石窟裡住了下來,並要求她的同居人回家時一定要先把腳擦乾淨。
 
剩下來要做的便是教化動物了。
這對女人來說算不上什麼難事。
 
首先出現的是野狗。女人丟了一塊羊骨頭給牠,野狗大塊朵頤。女人對野狗說:「野森林來的野孩子,白天去幫助我的男人狩獵,晚上守衛這個家,你想要多少骨頭,我就給你多少骨頭。」
 
狗當然聽從女人的話,成了家犬。一旁偷聽的貓噗哧一笑。「這狗還真夠呆的!」貓大聲嚷嚷著。
 
接下來,女人對小野馬故計重施。她拿一些好吃的草在火面對烤乾,就這樣使小馬對她百依百順。
 
貓反覆地說:「我是貓,獨來獨往,每個地方對我來說都一樣。」牠覺得女人腦子轉得還真快,不過,跟牠比還差了點。
 
繼小馬之後,野母牛也願意讓女人捉住牠(或俘虜牠)。貓感到遺憾。不過有一天,牠又走到石窟面前。
 
牠看見女人正在為母牛擠奶,石窟裡火光明亮,還聞到溫熱純淨的牛奶所散發的香味。
 
女人一看到貓,就想趕牠走。「你是貓,獨來獨往,什麼地方對你來說都一樣。你不當人類的朋友,也不當僕人。這都是你說的。你還是走吧,既然每個地方都一樣,就隨你的意,哪邊涼快哪邊去。」
 
貓一直不走。女人便隨意對貓做了承諾:如果從她嘴裡吐出一句讚美貓的話,牠就可以進到石窟裡面;如果再說一次,她就允許牠坐在火堆旁;如果讚美第三句,牠就可以每天舔溫熱純淨的牛奶三次。不過她自信這種事絕不會發生。
 
夜晚降臨,打獵的男人、馬和狗回來了。關於她和貓的交易,女人一個字都沒說,害怕他們會不高興。
 
幾個月過去,有天早上,蝙蝠告訴貓:「洞窟裡有一個小嬰兒。他全身上下都是新的、粉紅色的、小小的,女人很重視他。」
 
貓想,我的機會來了。
 
女人煮飯時,洞裡的小嬰兒哭了,貓則在一旁探頭探腦。牠伸出小小的肉掌,碰了一下小嬰兒的臉頰,小嬰兒就笑了。
 
蝙蝠告訴女人,從野森林來的一個小孩正在跟小嬰兒玩,女人表示感謝,「只可惜不知道怎麼稱呼」。
 
「就是我,」貓突然出現在她面前,對她說:「現在我可以進去洞窟裡面了。」
 
女人雖怒火中燒,還是接受了。
 
過了一會兒,因為貓走開了,孩子便哭了起來。貓便跑回來逗小孩開心,玩線團給他看。小嬰兒看得入神,聽著貓輕柔的呼嚕聲睡著了。
 
女人讚美了貓,貓可以待在火堆旁邊了。
 
可想而知,接下來出現的就是一隻嚇到女人的老鼠,貓抓住了這隻老鼠、吞了下去、獲得第三句感激之詞……這下貓有牛奶可以舔了。
 
(故事講完了嗎?)
(還有一段。)
 
女人警告貓,男人和狗還沒接受他們的交易。等到他們回來,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?真實情況是,男人和狗都願意接受交易,男人同意不會把靴子和小石斧往貓臉上扔,狗同意不會追著貓跑也不會咬牠,只要貓抓住每一隻老鼠,並且溫柔對待小嬰兒……不過貓的大言不慚,又或者是牠的獨立自主,惹得男人和狗老大不高興,因為貓老是一直對他們重覆說:「我是貓,獨來獨往,每個地方對我來說都一樣。」
 
(吉布林把故事的結尾寫得精彩萬分又暗藏玄機,好讓讀者知道貓有這樣的雙重性格,而那也是貓最核心的特質:貓既喜愛溫暖、食物和所有嬌嫩、柔軟、有家居氣氛的事物,也喜歡孤獨與獨立,拒絕從屬於任何人。人類和狗也有一模一樣的雙重性格,既想要貓為自己做事,卻老是對貓做出無情又殘酷的事。吉布林如此作結:)
 
五個男人裡面有三個,一見到貓就一定要扔東西,狗則是每一隻都要把貓追到爬上樹。相對地,貓始終信守著那場交易。只要牠在家,就會捉老鼠,只要小嬰兒別太用力扯牠的尾巴,牠就會溫柔地待他。不過當牠做完這些工作,閒閒無事,月亮升起,黑暗降臨,牠就是貓,獨來獨往,每個地方對牠來說都一樣。此時,貓便會取道野森林的潮濕小徑而去,走在林葉之下或屋頂之上,尾巴晃晃,獨來獨往。


喜歡的話
可以點擊書封與梓書訂購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