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,將會進行連3天的美食文字連載攻擊
選擇的是楊双子的小說《臺灣漫遊錄》其中關於台中美食的章節(但明天會選壽喜燒)
身為台中人非常開心這些美食可以這樣詳盡地被描述下來,勾引大家的食慾,大吃一頓吧
以黃麻的嫩葉煮成的湯。
聽到這種說法的時候,還以為摘下黃麻梢頭的嫩葉、投入熱湯裡就可以了,結果遠比想像的繁瑣許多。
直挺挺的黃麻,折下尚未轉為硬韌纖維的上方莖部,隨後揀選嫩葉──對黃麻一知半解的人,即使以指腹觸摸也未必知道葉片的柔軟程度是否適口,熟知烹飪麻薏湯之道的人,卻一眼瞥過就能輕易判斷了。
真正細小幼嫩的嫩葉是少數,葉脈中肋明顯的居多。挑去嫩葉中肋,分成兩邊宛如上下端拉長了的半月形葉片。四斤的黃麻嫩莖,處理到這個時刻為止,便剩下不到四分之一。
備好清水與竹畚箕,接下來是考驗功力的時刻。
在畚箕裡以巧妙的力道搓揉嫩葉葉片,是為了將葉片加以細碎。不時加入流水,乃為了沖去苦汁。這個步驟要持續好一陣子,必須搓去苦澀汁液,同時保留黃麻嫩葉滋味與營養。那絕非搓洗衣物般的賣力蠻幹,否則當嬌嫩的碎葉隨水流失,餘下的便僅僅是葉片的細小支脈罷了。
如此搓揉大約二十分鐘。當然,二十分鐘是以熟手而言,換作笨拙的我,即使花費一個鐘頭也是可能的。待得畚箕底部揉出一大團萌蔥色(註:萌蔥色為日本傳統色彩之一,為濃綠帶暗藍的青蔥色)的嫩葉團子,就算大功告成。此時又比搓揉前的分量少了些許。
但總算可以進行烹煮了。
燒一大鍋水,依照喜好的分量投入鍋,翠綠色的團塊在湯鍋裡嘩然解散,這時要維持大火煮湯,留意以同個方向畫圓攪拌,遇有白色浮沫則撈起撇除。獨特的麻薏香氣會逐漸濃烈起來,令人精神一新。此時,視情況加入喜歡的小魚乾與少許鹽巴。
對了,上述過程裡要抽空洗米煮飯。
米飯即將煮熟的前夕,頂部不是浮有一層白稠的米湯嗎?儘管可能會令米飯的滋味略遜,這個時候仍然要狠下心來,煮飯之初多添些許水分,以便最後撈起幾勺米湯,注入湯鍋添增麻薏湯的滑順口感與甘美之味。
「雖說是窮人的食物,麻薏湯繁瑣的料理步驟根本可比宴席菜色!」

節錄自《臺灣漫遊錄》麻薏湯,楊双子,春山出版
圖片提供:好鄰居 挑食計畫 picky eater
前情提要:將會進行連3天的美食文字連載攻擊,今天是第二天
選擇的是楊双子的小說《臺灣漫遊錄》關於美食的章節
私心選擇了壽喜燒這種一想到就會沾在腦海中,好想吃啊的料理
「不是牛肉,用豬肉來做吧。」
我說,因為我還是想跟小千分享美味的食物。
說到壽喜燒,誕生在明治時代的那時叫作「牛鍋」。上方與江戶 的做法起初並不相同,大正時代以後匯流了,不僅統稱為壽喜燒,料理手法即使在本州最南的九州也都趨近一致。
最早的時候,牛鍋是一人一鍋的。隨著年代更迭,如今的壽喜燒是眾人圍著一個鍋子,各自以直筷取用的熱鬧料理。口味上捐棄了味噌,醬汁以醬油、味醂、砂糖與清酒調製。在燒熱的扁平鍋子裡面略炒過牛肉、蔥段、洋蔥,傾注調好的醬汁,再一一將豆腐青菜什麼的投入鍋內一同煮熟。
將新鮮雞蛋打散在小碗裡備用。醬汁沸騰以後,夾出牛肉沾生蛋汁食用。甜甜鹹鹹,口感腴嫩,美味到令人忍不住多吃幾碗飯。
──如果說酒盜是太下酒了的料理,那麼壽喜燒或許可以稱為飯盜吧!
…
我宣布要煮壽喜燒了。
把豬的肥肉放到熱燙的扁平鍋子,以燒出來的豬油炒一炒醃漬的豬肉薄片,也可以炒洋蔥,一時間買不到內地的大蔥就省略吧,重要的是大量的豬肉,壽喜燒就是吃肉嘛!豬肉炒到半熟就暫時取出,以熱鍋煎豆腐。豆腐兩面煎好,重新放回炒豬肉,再是高麗菜、香菇、切片牛蒡、蒟蒻與紅蘿蔔。加入醬汁。醬汁沸騰前夕投入茼蒿,滾熟就熄火。
那邊小千盛好熱飯,備妥生蛋汁,這邊我端壽喜燒的鍋子上桌。
(備註:主角之一的小千不吃牛肉。)

這次的壽喜燒只有醬汁和烹調遵循古法,其他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料
前情提要:將會進行連3天的美食文字連載攻擊,今天是最後一天
選擇的是楊双子的小說《臺灣漫遊錄》其中關於台中美食的章節
目前豐原有名的鹹蛋糕店分別為:義華、寶才與德發(這次漏買了雪花齋,而小說中寫的是雪花齋),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與擁群眾。
我從小吃義華長大,這次托福也嘗試了其他家,有種「沒想到鹹蛋糕也可以這樣」的一種極限
「豐原郊南一帶有今上天皇的御田。本島並非只有臺東廳,臺中州的豐原同樣生產御用的天皇貢米,以此為題,希望青山老師可以寫篇文章。」
「配合南進政策,是吧?這種事情,請找別人吧,不是我的專長。」
我毫不客氣的拒絕了。
美島也不生氣。
「聽聞青山老師偏愛本島點心,那麼以鹹蛋糕為題可以嗎?」
「鹹蛋糕?那是什麼?」
「以水蒸法製作西洋式蛋糕,另外調製本島風味的肉臊餡料,在兩片蛋糕中間夾入肉臊餡,就是外型宛若三明治的鹹蛋糕。」
或許已經掌握應付我的訣竅,美島一板一眼的解說起來。
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縱貫鐵道全貫通,由閑院宮載仁親王抵達本島主持開通式典禮,彼時各地官員有意逢迎,鹹蛋糕即是當時獻上的點心。發明者來自豐原的糕餅老店鋪雪花齋,由於豐原一帶原是臺中州糕餅產業歷史悠久之地,才有鎔鑄傳統風味與西洋風味於一爐的糕餅師傅及其創新之舉。
有此一說,載仁親王大為讚賞,鹹蛋糕便成為現今豐原的名產。不需要刻意配合南進政策,鹹蛋糕是不分內地人本島人都喜愛的土產。
…
非到必要,我與美島通常不交談。片刻以後,咖啡、鳳梨汁、咖啡牛奶,以及外帶的鹹蛋糕盛盤一同送上來。我與美島安靜候餐,也同樣安靜進餐。
鹹蛋糕確實形似三明治。
摁熄香菸,我將鹹蛋糕放進嘴裡大咬一口。
好軟。
牙齒全然陷入柔軟溼潤的蛋糕裡面,鴨蛋、麵粉與砂糖混合後的香氣湧上來,隨即是肉臊的香氣。並不只是豬肉碎末,連同一點脆脆的口感,以沙拉醬拌勻後做為滑順的肉臊夾餡。仔細咀嚼,似乎是根莖類的什麼。
這種肉臊,我沒有吃過。
旅居本島期間,我飽嘗分布在不同料理之中的各種肉臊。米篩目、煮大麵、炒米粉、湯冬粉、肉丸子、滷肉米糕、雞絲麵、綠豆沙餅──還有肉臊飯。
肉臊啊,以前是有過這樣的對話。
──肉臊使用在許多料理上,不只是米篩目,米粉、冬粉、大麵也有,對了,在鹿港吃過的肉丸子,內餡也是肉臊。儘管都叫作肉臊,可是做法並不相同哦。因應經濟能力與飲食習慣,每戶人家也都有各自製作肉臊的配方。
──這樣啊,總覺得滿意外的,可見本島人還真是喜歡肉臊呢!
──青山小姐,我小的時候,還以為豬皮肉臊是非常昂貴珍稀的料理呢。那個時候心底有個夢想,是長大了以後,要盡情地享用肉臊飯。
──那麼,看來就是今天了呢。
鹹蛋糕相當柔軟,像是融在嘴裡那樣全部化掉了,我卻感到吞嚥困難,彷彿蛋糕裡夾著的是石頭砂礫,必須拚命才能下咽。
「那個、青山老師?」
「沒事。」
我將剩餘的鹹蛋糕幾口吞入肚底。
「肉臊餡料裡面的,是竹筍嗎?」
「是的。」
美島回應後便沉默。
(備註:青山老師難以下嚥是個人情感因素,跟鹹蛋糕無關歐)




可以點擊書封與梓書訂購:)